五育润心促成长 专业赋能护心灵 —— 扬州市职业大学成功举办“525”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发布人:xljkjyzx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次数:10

在全国第2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到来之际,扬州市职业大学于5月14日、21日分别在高邮湖校区和瘦西湖校区开展了线下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五育融合润心灵、专业赋能促成长、学生主体共参与”为特色,通过多元化沉浸式体验项目,构建起“教育浸润、专业支撑、朋辈互助”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师生单日参与量达2000余次,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活力。

    一、五育融合:构建沉浸式心灵成长场域

活动以“五育润心”为核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各维度。“非遗拓印”活动通过传统技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通过捶打、晕染等工序,扬州地标建筑五亭桥、文昌阁等跃然纸上,学生们在劳育实践中实现压力缓释。“非遗扎染”则将国家级非遗技艺转化为心理疗愈载体,学生自主设计图案、在色彩碰撞中完成情绪可视化表达,形成美育与心育的双向赋能。古风漆扇区出现“解压扇”——学生在扇面书写“焦虑不如刷题”等网络热梗,传统工艺与当代情绪碰撞出独特火花。

在智育层面,“时光邮局”成为生涯规划的特别课堂,学生用书信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在字里行间完成自我认知升级;“压力气球爆破”等互动游戏,通过肢体运动释放心理能量,实现“以体强心 ”。“情绪涂鸦”“曼陀罗绘画”等艺术表达形式,则为学生提供了可视化的情绪管理工具,在创作中实现情感疏导与自我认知。此外,从手工创作到场地布置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劳动教育贯穿活动全程,在服务他人中培育责任意识。


    二、专业赋能:打造精准化心理服务矩阵

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构建“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学生骨干”的三级服务体系,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育人元素,打造“一学院一特色”的心育模式。生化专业开设“神奇食疗小课堂”,将营养学知识转化为情绪感知课堂,现场展示了南瓜、红枣、巧克力等常见食材的疗愈功效,并通过品尝五味饮品,在酸甜苦咸鲜的味觉碰撞中探索舌尖上的情绪密码。医学院开设的“心愈小栈”,将医学养生理念融入心理关怀,打造“身心同治”的疗愈空间。草本茶疗让学生在品茗中舒缓身心,肩颈解压让学生在互助中感受身体接触的疗愈力量一位参与肩颈解压的学生分享:“原来我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还能与心理健康相结合,这为我打开了用专业知识进行自我身心调节和服务同学的新思路

此外,心理专业教师与持证咨询师开展“OH 牌体验”和“现场咨询”,通过卡牌投射技术帮助学生探索潜意识,同时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这种“学科知识场景化、心理调节专业化”的设计,不仅让活动成为专业实践的延伸,学生在获得心理滋养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知行合一”的专业能力训练。

三、学生主体:从参与者到传播者的角色升级

活动以“学生本位”为设计核心,构建“体验—创造—传播”的全链条参与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 “心育生态共建者”。

两校区采用“开放式摊位+自由探索”模式,学生可根据兴趣随时切入不同活动模块,多元的活动场景激活学生自主能动性活动摊位设置在教学楼与生活楼之间,学生在下课的间隙就能前来参与一项活动,真正实现无门槛参与

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发挥了学生骨干的“心育毛细血管”作用,成为活动运转的核心力量,是活动现场的专业引导员,用同龄人的视角倾听困惑、传递温暖

活动随机调研显示,学生认为动手体验比听讲座更有效,计划将活动中学到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曼陀罗绘画、情绪涂鸦等应用于日常生活。


此次“525”心理宣传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情绪调适的工具箱,更是通过五育润心和专业赋能,切实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深化,各学院探索实施“学科+心理”的特色路径,心理健康教育从单日活动到全域心育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